2019年11月22日-24日,第13届中国大陆地区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国西安举行,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全国35所高校的38支代表队参赛,我校首次受邀参加该赛事。本届比赛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与西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承办。
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由我校法学院师生组成的新疆大学代表队从3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一并获评二等奖。冠亚军桂冠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摘取。其中,我校代表队书状(Memorials)单项总分在38支代表队中位列第6名。这既是我校法学院首次参全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也是我校在此类竞赛中首次获奖并取得的突破。
本届新疆大学代表队(No.1914)由法学院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王晓峰副教授担任领队(Coach),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樊泽林担任第一律师(First Counsel),2017级本科生陈亦元担任第二律师(Second Counsel),2016级本科生崔德旗与2018级本科生张俏妤担任研究员(Researcher)。
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王青松副教授受邀担任本届模拟法庭赛事法官(Judge)。
该赛事参赛语言为英语,由控辩双方书状(Memorials for the Prosecutor & Defendant)、法庭辩论(Oral Hearings)两部分组成。在撰写书状环节,我校法学院师生需查阅、研习、理解大量法源(Legal Sources),如源于国际法院(ICJ)、国际刑事法院(ICC)、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院(IT/ICTY)、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R)等国际经典的英文案例,以及罗马规约(ICC)、犯罪构成要件(EOC)等国际条约与英文书籍。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员需在45分钟内完成陈述,随时回答法官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对方论点进行反驳。这既是对参赛选手国际人道法知识储备、理解与适用国际人道法规则的考验,又是对其法律检索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多维度考察。我校代表队发挥稳定,能够在法官的追问中条理清晰地作答,并有效地反驳对手,因而也获得了法官们的认可与好评。
我校代表队虽首次参加全英文模拟法庭,全无经验与先前赛事经历之基础,但我校师生依然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不畏强队、力争上游,取得良好成绩,为学校赢得荣誉,展现了新大人与法科学子拼搏向上的风貌。该项赛事得到了校方、院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参赛队员得到了王晓峰、王青松老师的悉心指导;法学院各学科任教老师也为队员们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国际法诞生伊始,便有着“战争”与“和平”两大经典主题;而规制战时各主体行为的国际法规范也随着国际社会(尤其是战争的形式)的发展,传统的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越来越多地考虑了人道因素,由此催生出以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为主的国际人道法。红十字国际人道法(IHL)模拟法庭比赛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中国红十字总会(ICSC)主办,赛题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法律专家拟定,法官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法及国际人道法专家组成,每个赛队要针对案例提交书面诉状并进行法庭辩论。今年本届赛事共吸引38支参赛队伍,为历年参赛队伍数量之最。
我校法学院将认真反思本次竞赛反馈出的不足之处,并主动与其他优秀的参赛队伍交流经验,以取长补短、不断提升。预祝我校及法学院能够在今后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系列竞赛中再创佳绩,在其他全英文模拟法庭赛事中取得新突破!并进一步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